如何看待“书法教育进课堂”

2025-05-09 09:09:35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书法进课堂有助传续中华文化

  周汝昌先生曾言:要把字学好写好,是每个中国人必须完成的课业,亦即“及格”的国民文化教养。现在看看,又有几个人完成了这份“课业”呢?

  字写得如何,曾经是衡量一个人受教育水平的一个标志。现在情形不同了,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越来越多,但写字仿佛离人们越来越远。电脑、手机普及之后,再拿起笔来,要么是提笔忘字,要么是写不好字,更不要说独享添香研墨、笔走龙蛇的那份怡情和超脱了。

  难怪有人说“汉字危机”出现了,担心长此以往,书法只会在文化遗产上留下它的名录了。

  教育部日前发布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提出,从今年春季开学开始,书法教育将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学生将分年龄、分阶段修习硬笔和毛笔书法。《纲要》还特别指出,中小学书法教育不举行专门的考试,不开展书法等级考试。

  一段时期以来,书法教育淡化,全民写字水平下降,对文字的感知、欣赏能力也在下降。此次走进课堂,走进校园,让人们欣慰,书法教育终于得到了应有的重视。

  其实,在这之前,一些省区已在课程中安排写字教育课并要求保证课时,编写了专门写字教材,组织开展师资培训,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当然,这一次不同,这是在全国范围内,面向全体学生,发出让每一个学生写好汉字的诉求:中小学书法教育要让每一个学生达到规范书写汉字的基本要求。这并不是期望每个人都成为书法家,也不会用考试来施压,这本是中国人生活中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

  的确,在电子化的今天,手写体的式微不可避免。但写字教育不是小事,它关涉中华文化的持续发展。汉字,是我们的民族财富和文化记忆。“无色而具有图画之灿烂,无声而具有音乐之和谐。”书法教育不单单是写字课。中国人,写好中国字,本质上是对中华文化的爱护和传续。

回答2:

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能帮助孩子们改善写字姿势也能让孩子了解中国的知识渊博,大多数人对外国文化越来越了解,可是对于咱们自己的东西却知道的越来越少了,只是不希望是昙花一现,有点偏题了哈😛,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