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木耳菌种的遗传稳定性是相对的,遗传的变异性是绝对的。菌种发生某些性状向坏的方向变异,称为菌种“退化”。菌种“退化”有遗传造成的原因,有环境造成的原因。常见的黑木耳菌种“退化”现象如菌盖变小,菌肉变薄,菌柄变长,出菇期推迟,出菇潮数少,抗逆性差等。但黑木耳菌种“退化”的机理总体尚不清楚。
根据黑木耳菌种保藏的经验教训,本人认为防止“退化”并无妙手回春的好办法,只有在菌种保藏和使用过程中多加小心。
(1)保藏黑木耳菌种的条件要稳定,干净。菌种保藏的专用设备不可将保藏条件悬殊过大的种类一起保藏,如黑木耳与草菇、茯苓等不可在同一条件的容器内保存;容器内必须干净,温度必须稳定,不随便开启,尽量少打开保藏菌种容器。
(2)变更培养基保藏,如PDA与木屑培养基同时使用,繁殖时同时比较,选择使用。
(3)每年进行一次实验室常规性状测试比较,变异较大的菌株停止使用,更换培养基后可恢复性状的可继续使用。
(4)有条件的应成批放入液氮罐保存,每年取出一支或数支试管进行繁殖,恢复繁殖时按常规进行必要性能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