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女性职场歧视

2025-05-09 14:04:36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女性职场歧视,“82年的金智英”们,应该如何应对这种现象?

回答2:

近日,某银行被曝在女员工入职前,被要求签订“特别协议”,据悉某银行深圳分行规定,女性职工自入职三年内,不得休“产假”。此项规定被曝光后,立刻引起了各界人士的质疑,据相关法律专家表示,类似行为明显违反了《妇女权益保护法》,严重侵害了女性“生育权”。
据相关业内人士介绍,一般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都会更为偏向男性求职者,而想不得休产假这种硬性规定,也只不过是职场歧视的冰山一角。很多求职和在职女性,尤其是未婚未育的女性员工,都会在求职和发展过程中,遭遇更多不公平对待。对此问题,诸多职场人士也对此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案例:已婚未育新定义——高危人群
在实际的调研中可以发现,很多用工单位和HR都将已婚未育的女员工定义为“高危人群”,究其原因,还是因为随之伴随的“产假”风险。
作为一名普通求职女性的晓宇就深受其扰,晓宇目前就处在已婚未育的尴尬处境,刚刚新婚的晓宇,一直想从现在工作的国企,转到外企工作,自觉工作能力出色的晓宇,虽然得到了不少面试机会,但是却一直与offer无缘,想来想去,晓宇觉得还是因为自己已婚未育的条件,让公司在招聘上“望而却步”。
晓宇把自己的遭遇和身边的朋友探讨了多次,谈话中几位做HR的朋友,对于这一群体无奈处境的默认,让晓宇更觉得心酸,改变不了社会环境就只能改变自己,晓宇打算先生育,然后再找工作,既然已婚未育找不到,那不如先把小孩生下来。可是晓宇还是有些担心和犹豫,产后再出来找工作也不知道会不会继续遭歧视,自己想进外企的初衷,不知道还能不能实现。
HR:其实我们也无奈
华明集团人力资源主管张侠在接受智联问道采访时表示,很多情况下,已婚未育在很多企业看来比未婚未育更加难以接受。张侠表示,在招聘女员工的过程中,公司可能首先会考虑到怀孕问题,因为首先在怀孕期间,女性员工的精力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同时孕期上班伴随着巨大风险,这些都需要企业来承担。
再说生产期间,几个月的假期,在此期间女性员工负责的工作由谁接手、接手后能不能完成达到你的水平,这些又是一系列的问号。而且在女性产假结束后,公司又需要重新进行人事调整,同时由于家庭的变化,生活重心也会随之更多地偏向家庭,对于工作的正常开展,也无法提供保障。
同时张侠也谈到,从个人角度来看,并不赞同有女性婚育方面的限制。婚育是作为一个人正常的权利、说大点涉及到人权问题。再说开点,这是人类繁衍生息必经的过程。企业又有什么权利在这方面设下种种限制?
但是,目前大的环境是如此,只能说生于斯,长于斯。有些无奈也只能无奈一下了,因为HR也是受公司管理,面对用工风险问题,HR大部分时间也不得不回避。
建议:乐观心态+自我完善
对于职场女性所面临的困扰,资深HR佳琪给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佳琪认为,在准备生育期间,首先应该把自己的身体状态调整好,有个好心情,多想想如何给未来宝宝一个健康的身体,一个快乐的幸福的家庭。别把全部重心和苦恼放在工作这,家庭其实是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一个聪明的女人应该是乐观的处理和对待这一切,其实这也就是,我们的人生到哪一步该如何规划的问题。相信一个真正有能力的人,无论是处理工作还是对待家庭都会处理的很好。需要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积极调整心态,用乐观的心态面对一切。
另外,在怀孕期间,女性完全可以把这段难得的假期利用好。可以学习巩固一下自身的知识,或是学习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这都是在为分娩完增添自信的砝码。相信再一次走向职场的时候也会自信满满。其实很多时候,我们过分的认为已婚未育或者未婚未育给女性带来了太多问题,只要是个想做事的人,是个很有心的人,面对这些问题时想得不应是逃避,还是要想着完善自己。没有什么可怕的,所有可怕和不敢面对的都是自己的内心。说一句很女性主义的话,既然社会不能解决女性的公平问题,那我们就让自己变强大,来争夺应该属于我们的公平。
注意:女性一样拥有选择企业的权利
同样作为适龄生育女性的黄莉虹,同样面对如此问题,但作为HR的黄莉虹表示,自己并没有如此多的顾虑!
黄莉虹强调,如果遇到企业提出如此为难的要求,没必要难为自己,随遇而安才是上策,遇到如此企业是我们的无奈,如果自己能力够好,同时也是企业的无奈;再说,我个人认为,未必所有企业是如此,企业有选择员工的权利,我们一样有选择企业的权利,不要总把自己摆在被动的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