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年龄比实际年龄小近7岁,退休时该依据哪个?

2025-05-08 23:23:21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关于职工退休年龄的政策规定

1、劳动部办公厅关于核定职工退休年龄问题的复函(劳办发<1993>8号)。

该复函内容为:关于企业办理职工退休是以档案中历史记载的出生日期为依据,还是以职工身份证,户口本记载的出生日期为依据的问题,我们认为,在启用身份证以前,办理职工退休手续时,原则上应以职工原始档案中记载的出生日期为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身份证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身份证条例实施细则》发布以后,凡启用了身份证的,在办理职工退休手续的,应以职工身份证的出生日期为准。由此引起了争议,属于职工因享受社会保险发生的争议,根据《国营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暂行规定》(国发<1987>69号)第30条的规定,凡属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实施细则规定的受案范围的,如:当事人申请仲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予受理。

2、劳动保障部《关于制止和纠正违反国家规定办理企业职工提前退休有关问题的通知》(劳动部发<1999>8号)第二条第二项规定:对职工出生时间的认定,实行居民身份证与职工档案相结合的办法,当本人身份证与档案记载的出生时间不一致时,以本人档案最先记载的出生时间为准。

到目前为止,就笔者所能查到的政策性规定仅止上述两条。关于劳动部办公厅的复函(已废止),对于年龄认定的时间划分的很清楚,是以身份证为界限的,其好处是便于实际操作。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身份证条例》是国家的法规,该条例第3条规定:“居民身份证登记项目包括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住址”应该说用身份证认定自然人的出生日期,是有法律依据的。但是该批复不能真正解决如下年龄认定问题:(1)身份证条例发布前的档案年龄与实际年龄不符如何处理;(2)在身份证上记载上的年龄与真实年龄不符的情况下,出现纠纷如何解决;(3)身份证记载的年龄与档案年龄不一致引发纠纷如何办?(4)该复函仅适用国营企业职工,有局限性。并且该规定还失之武断,背离了实事求是的原则,所以表面看来简便易行,但对操作中出现的纠纷,却难于解决。

(二)关于干部退休年龄认定的政策规定

人事部、公安部关于办理干部退(离)休等后续时认定出生日期问题的通知(1990年8月30日组通字<1990>24号)。

该文件内容为:第二条:干部居民身份证同干部本人档案记载的出生日期不一致的,组织人事部门在办理其退(离)体等手续时,应会同干部常住户口所在地户口登记机关进行查证核实,按干部管理权限和户口管理权限批准后查实的出生日期做为计算年龄和户口登记的依据,查证材料归入本人档案,同时抄送常住户口所在地户口登记机关。无法查实的,应以干部档案或户口档案中最先记载的出生日期为依据。

回答2:

按档案年龄

回答3:

工作档案么?``````如果没人查`就是档案年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