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受欺负的总是你?!别人打你你没长手,没长脚吗?不知道还回去!”生气的丽丽对着5岁的女儿咆哮道,随后把在学校受过欺负的女儿狠狠地揍了一顿。丽丽原本以为自己会冷静地处理孩子教育方面的事,没想到,这一次自己又没控制住自己,彻底爆发了。她知道,这一切都是自己的原生家庭在作怪,这么多年了,自己不断疗愈,可关键时刻,总是失控,显然自己还是无法与原生家庭和解。
原来,丽丽出生在一个传统的农村家庭,父母敦厚固执,对孩子的教育还停留在“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层面。所以,丽丽小时候没少挨父母的打,尝尽了棍棒之痛,受尽了皮肉之苦。每每想到自己在原生家庭中的经历,她总是痛苦不堪,成年后的她特别暴躁,害怕结婚后,自己童年的悲剧再次发生在孩子身上,经过反复疗愈,才鼓起勇气结婚生子,可在生活中,碰到孩子的问题,还是会时常忍不住失控......
多么令人唏嘘不已的经历!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孩子,正在遭受着打骂管教。那么打骂管教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性格上,更容易暴躁极端。生活在从小挨打的家庭环境中,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父母的影响,因此,长大后,性格也更加暴躁,遇事容易发脾气。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若是父母从不教会孩子处理事情的方法,只知道打骂孩子,那么在以后的生活中,孩子遇到事情后,他极容易暴怒无常,性格极端,而不能冷静下来解决问题。
2. 心理上,更容易自卑多疑。在每一次遭到父母的打骂后,孩子首先会自责:“是不是我不是个好孩子?父母是不是不要我了?我是不是父母亲生的?为什么父母总要打我?我好羡慕隔壁家的琳琳,她的爸爸妈妈好温柔,从来都不会打骂她。”进而产生一系列消极的疑问,不断冒出自我否认的念头,甚至有些心理脆弱的孩子会选择离家出走,轻生等等。
3. 行为上,更容易有暴力倾向。童年的伤痛会一直埋藏在孩子的内心深处,不触碰就好像它不存在,其实,伤痛从未消失,一旦触碰,便如洪水般倾泻而出。一旦在孩子身上遇到类似问题,就会情不自禁地把自己受过的伤发泄到孩子身上,对孩子实施家庭暴力。尽管事前一再提醒自己不要打骂孩子,可行为上就是很难控制自己,事后常常陷入深深的自责与懊悔中。
父母的行为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长期的打骂教育,换来的不是孝子,可能是身心皆伤的孩子。因此在孩子犯错误时,父母可以适当让孩子尝尝皮肉之苦,让孩子长记性,以此来警戒,而不是始终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社会在不断进步,作为家长,也应该多学习家庭教育知识,不断更新知识,不受困于传统,做一个明智的家长。
棍棒下出表面孝子。暴力在教育中,是不可取的,会对孩子的心灵和身体造成伤害,让孩子产生自卑的心理,同时容易出现逆反心理。
不对。暴力管教孩子会使孩子性格扭曲。暴力管教孩子很容易让孩子变得更加叛逆,或者胆小怕事。
不对。暴力管教孩子是一种极端的教育方式。可能小的时候你用这种手段管教孩子看上去十分有效,其实只是因为孩子在被挨打时没有还手之力,长此以往,等孩子长大之后,这种方式就不再奏效了,还有可能因此记恨家长,产生报复心理。而且这种方式对孩子的成长十分不利。不仅伤害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和自尊心,而且很可能受到家长的影响从而产生暴力倾向。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大多人格不健全,很容易冲动,做出一些伤害社会的事。
不对。恶劣性质影响。棍棒下无法出孝子,暴力管教只会使孩子更恨你,心理买下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