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具体的宏观经济政策,对当今中国经济提出几点建议

2025-05-09 11:12:02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应充分体现“政府的权威性计划协调”及“集体的协调性”。“政府的权威性计划协调”应主要体现在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上,而“集体的协调性”则是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必要前提,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保证。

  政府要积极干预并充分发挥其宏观调控职能,以此实现用“政府的权威性计划协调”减弱国际经济不利因素对国内宏观经济的冲击,进而达到宏观经济高效、稳定、快速的发展。具体政策建议如下。
  1、政府一定要在贸易、资本自由化进程中充分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在外部环境方面,政府要对在未来将成为支柱产业的国内产业,通过关税和非关税等措施给予积极保护,以此弱化来自外部的冲击。在内部环境方面,政府要通过强化法制,诱导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在健全和完善各类体系的基础上,确保企业间的充分竞争。
  2、政府要充分发挥权威协调作用
  政府要通过各级职能部门发挥其组织、协调作用,制定和执行经济发展计划,指导国民经济有步骤地发展;根据不同阶段经济发展目标的不同和对国内外环境、主客观因素的分析,在经济战略和对外贸易体制的选择上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充分发挥权威协调作用。
  3、政府在经济转型期要把握好开放与保护的度
  中国目前正处于经济体制转型阶段——在完成由传统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市场经济并不否认政府的宏观调控,相反,政府的有效指导和干预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转的有力保障。即使中国对外贸易体制向更开放的状况转变,在一些具体体制形式的选择、开放顺序的设计和宏观经济政策的配套方面,仍有较大的选择余地,可以因时因地进行调整。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可以而且应该积极发挥宏观调控职能,处理好开放与保护的关系。具体地说:
  第一,确定产业保护的重点,运用合理的产业保护措施,对本国产业进行保护与扶植;
  第二,中国应对产业的比较优势与劣势进行客观的分析,制定出合理可行的贸易自由化时间表,按各种产业的发展阶段给予不同的保护政策和措施;
  第三,对目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可以适当加大开放力度,放手让它们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在竞争中得以提高和发展;
  第四,对目前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幼稚产业),可设一定的保护期,逐渐加大开放力度,采取积极措施将其转化为优势产业。首先,要科学界定幼稚产业的内涵和范围,明确幼稚产业的发展应是与产业结构的优化相一致、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支柱作用的产业;其次,应科学界定对幼稚产业保护的实现和力度,制定阶段性保护目标;此外,在保护幼稚产业的同时要尽量避免负面效应;
  第五,中国可以根据国家产业政策以及各行业的具体条件和发展水平,确定需要保护的幼稚产业,即选择那些具有巨大需求潜力和一定基础的行业进行重点保护,对这些行业从研究与开发、投入、税收、信贷等方面加大政府扶植的力度。
  4、要通过创新来加速产业结构升级
  中国要大力培育民族产业,通过三种创新——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再创新,来加速产业结构的升级,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建立创新型国家。中国是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国家,按传统自由贸易理论,中国应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才能获得比较利益。但这种产业结构类型已不能适应新的经济形势,从长远考虑,旧的产业结构类型会阻碍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劳动力的比较优势会逐渐消失,从而失去广大的国际市场,丧失更多的经济利益。所以,中国的当务之急是通过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通过三种创新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以提升出口的贸易结构,增强精密制造业和重化工业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在国际分工中获取竞争优势。
  5、力求对国内企业保护手段多样化
  中国应在实施贸易自由化或走向更开放的贸易体制的过程中,综合运用各种关税、非关税壁垒以及其他各种手段来实现对国内产业的保护和扶植。采用立法来保护本国产业,加强法律手段对国内产业的保护功能。
  6、建立创新型国家才是强国之路
  从长期来看,扩大开放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建立创新型国家,才是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和成为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回答2:

目前无解。只能改革收入分配(目前是让干的不赚钱,赚钱的不让干),而要改革收入分配,必须先改革政治体系,目前是不会动的。

补充,现在拉动经济增长多靠政府投资和增发货币(如2012年GDP目标7.5%的增长,而广义货币M2的增长目标却是14%!!)
增发的货币是无法到普通人手上的。只能通过银行放贷,而目前贷款利率6~8%,而普通行业的利润仅有5%,所以能支撑这个利率的只有垄断行业(两桶油、移动等)和房地产(还有高利贷,通常是前两种公司拿钱房贷)。所以,4万亿的90%直接或者间接的进入了前两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