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共济失调。共济失调是小脑萎缩的主要临床表现。患者站立不稳,摇晃,并足站立困难,一般不能单腿站立;步态蹒跚,行走时两腿远分,左右摇摆,双上肢屈曲前伸如将跌倒之状;辨距不良,动作易超过目标,越接近目标震颤越明显,书写时颤抖,字迹不规则,写字越来越大。
2.小脑性构音障碍。吟诗样语言,表现为言语缓慢,发音冲撞、单调、鼻音。是由于发音器官如口唇、舌、咽喉等肌肉共济失调所致。
3.眼球运动障碍。小脑萎缩早期患者可表现为辐辏障碍及眼外肌运动障碍。可有双眼粗大震颤,少数患者可见下跳性眼震、反弹性眼震。
4.肌张力减低。主要见于急性小脑半球病变,在慢性病变时较少见。但某些小脑萎缩的病例可见渐进性全身肌力增高,可出现类似震颤麻痹的情况。
5.非运动性表现。包括认知与语言功能障碍,一些证据表明小脑与精神疾病相关,包括精神分裂症、双向障碍及成瘾行为等。
小脑萎缩早期的症状表现主要是有以下几种:
一、智力减退,痴呆,小脑萎缩的症状可以表现为理解、判断、计算能力等智力活动全面地出现下降,患者表现为不能够合适的适应社会生活,难以胜任工作以及家务,逐渐的不能回答自己的姓名年龄,吃饭的时候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是饱还是饿,在出门以后,也不知道回家的路在哪,甚至都忘记了自己的家在哪里,还会收集一些废物或废纸、杂物,都会视为珍宝。
二、小脑萎缩的患者在后期会表现为终日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甚至不能分别自己的亲戚好友,大小便失禁,发音是含糊不清,口齿不清,说话没有章法,没有条理,最终可能会导致完全痴呆的情况。
对于小脑萎缩,早期还会出现头晕、头痛、失眠、多梦、腰膝酸软、手足发麻,逐渐反应迟钝、动作迟缓、喃喃自语、答非所问,这些症状一定要及早的引起警惕。
小脑萎缩准确来说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神经影像学的表现。既可见于一些遗传性、变性性疾病,也可见于某些急性病程如急性小脑炎的后期及某些药物中毒等,甚至某些临床无症状的人,影像学检查也可见到小脑萎缩,尤以老年人多见。其共同特征是神经影像学检查发现小脑的容积减小,脑沟增宽。可分为局限性和广泛性小脑萎缩。由于小脑主要参与躯体平衡和肌肉张力的调节,因此小脑萎缩患者临床多出现步态不稳,共济失调,言语不清等症状。一般表现为步态不稳、共济失调、言语不清。
舞蹈锻炼:舞蹈是一种有趣且富有创造性的锻炼方式,适合小脑萎缩患者。选择一些简单、节奏明快的舞蹈,如爵士舞或街舞,可以激发患者的兴趣,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锻炼。舞蹈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协调性和平衡感,还能增强自信心和社交能力。音乐与锻炼结合:将音乐与锻炼相结合,可以增加锻炼的趣味性和动力。选择一些节奏感强的音乐,让患者跟随音乐的节奏进行简单的舞蹈或拍手动作。这样可以刺激患者的听觉和运动系统,提高锻炼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