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潮州的资料

2025-05-09 19:20:45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潮州市地处广东省东部,西与福建接壤,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著名侨乡,对外开放旅游城市,素有“海滨邹鲁”、“岭海名邦”之称。全市总面积3614平方公里,总人口247万人,旅居海外的潮籍侨胞、华人及港澳台同胞约230万人……
潮州古城位于韩江下游,金山踞于北,笔架山列其东,葫芦山卧于西,平原沃野在其南,于明末清初逐步形成潮州八景:湘桥春涨、韩祠橡木、凤凰时雨、龙湫宝塔、金山古松、北阁佛灯、西湖渔筏、鳄渡秋风,全市现有文物古迹728处,包括……
来到潮州,就一定要品尝潮州菜和潮州风味小吃。潮州菜以其“色、香、味、形”俱佳而远播海内外,深受世人赞美。1988年国家副主席王震品尝潮菜后,欣然命笔题下“潮州佳肴美天下”的赞语。潮州小食是全国点心八大派系之一……
潮州历史文化底蕴浓厚,有全国十大地方剧种和七个出国演出剧种之一的潮剧;拥有独特艺术风格和浓郁地方色彩的潮州音乐、潮州大锣鼓、潮州木偶戏,潮州因而被汉学家誉为“中原文化的典橱”,游客来到潮州,一定要亲自去体味……

潮州风景怡人,四季常春,是个迷人的城市,潮州现有四星级酒店两家,分别是白玉兰大酒店和潮州迎宾馆;三星级酒店酒店七家,分别是金龙大酒店、金叶大酒店、汇侨大酒店、安南大酒店、声乐大酒店、金融信托大厦、凤城宾馆等……

\潮州是一座古老的城市,潮州有着许多传统工艺品,有潮州木雕、潮州抽纱、潮州香包、潮潮州麦秆画等等,潮州有1300年悠久的制陶史,素有“南国瓷乡”之称,潮州陶瓷有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细如丝、声如罄的美誉……

回答2:

http://www.czbtv.com/ 潮州广播电视台

回答3:

...

回答4:

  历史沿革
  潮州历史悠久,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平定南越;设象郡、桂林、南海三郡,地域属南海郡,始载入版图。 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属南海郡揭阳县地,东晋成和六年(公元331年)在南海郡东部设置东冠郡,东晋义熙九年(公元413年)分东官置义安郡。这义安便是潮州的前身。
  “潮州”一名出现在隋朝初年,隋文帝开皇十年(公元590年),全国撤郡设州,义安郡属循州之义安县,是年,升立州,因地临南海取“潮水往复之意”,首命名“潮州”,义安县为州治。其后隋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罢州复郡,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第二次称潮州,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称潮阳郡,唐乾元年(公元758年)再复潮州。明洪武二年 (公元 1369年)改路始置府制,称潮州府。崇帧六年是潮州府辖县最广之年,辖海阳、潮阳、揭阳、饶平、惠来、澄海、普宁、平远、程乡、大埔、镇平共11县。
  潮州历史上相继为郡、州、路、府治所,是粤东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闽、粤、赣边韩江流域的商品集散地及海外贸易的始发地。潮州历史悠久,人文鼎盛,历史上以其山明水秀,河岳炳灵的自然景色和精巧秀逸、古朴典雅的文化景观而闻名,被历代名宦贤士誉为“岭海名邦”、“海滨邹鲁”。1986年12月,被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潮州古城区,金山、葫芦山、笔架山三山鼎立如屏,韩江一水中分似带,构成了一幅水色山光护古城的壮丽图画。这里不但景色迷人,而且名胜古迹星罗棋布。有与赵州桥、洛阳桥、芦沟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的广济桥;有绵延四华里,号称“百窑村” 的笔架山宋窑遗址;有国内罕见的宋代许驸马府;有纪念唐代大文豪韩愈的韩文公词;有国内首座泰国式佛殿“泰佛殿”,以及常年不干的凤凰山天池,至海边“白鹭天堂”的西澳岛自然保护区等等。共有文物古迹720多处,其中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五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十一多处,是粤东文物荟萃之地。这里还是“十相留声”之所,唐代的常衮、杨嗣复、李德裕、李宗闵,宋代的陈尧佐、赵鼎、吴潜、文天祥、陆秀夫、张士杰,这十位身居百官之首的宰相都来到潮州,将中原文化带进潮州。

  行政区域

  1991年12月7日,国务院批准潮州市升格为地级市,辖潮安县、饶平县、湘桥区(枫溪区于1995年底设立管委会)。现全市总面积3613.9平方公里,其中陆域3080.9平方公里,海域533平方公里。
  潮州市现有人口249万,其中湘桥区343466人,枫溪区106228人。(根据2003年市统计局公布的数字)。潮州城区从原来的古城区向着西北、西南和东面方向延伸和扩展。潮州市区面积从原老市区的8平方公里扩至38平方公里。潮州的城市规划区面积从原来60多平方公里扩至168平方公里。

  地理环境

  潮州市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滨临南海。地当东经116度22分-117度11分,北纬23度26分-24度14分,北回归线穿过潮州市南部。陆地总面积3083.9平方千米,还有海域533平方千米。潮州市城始建于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到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历史,沿用过海阳县、义安郡、潮安市等名称。潮州一名始于隋开皇十一年(公元591年),即“潮水往复之地”之意。相传吉祥的凤凰曾栖于此,给潮州带来瑞气,故潮州城又称“凤城”。潮州是历代郡、州、路、府所在地,曾是粤东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享有“岭海名邦”,“海滨邹鲁”的美称。
  1986年12月8日,国务院批准潮州市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989年1月,潮州列为省辖市。
  1991年12月,国务院重新划分潮汕地区行政区划,潮州升格为地级市,管辖新恢复的潮安县、新成立的湘桥区和原汕头市管辖的饶平。
  地形地势:潮州市地势北高南低,山区约占全市陆地面积的65.2%。潮安县和饶平县均为山区县。

  人口民族

  全市民族人口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畲族的祖地在潮州。
  在全市总人口中,汉族人口为2394842人,占总人口99.70%。除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共有27个,比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的16个增加了11个,总人数为7220人,占总人口0.3%,分别比“四普”时增加4786人和0.07个百分点。人数较多的少数民族为畲族2040人, 占全市少数民族总数的28.25%;苗族1556人,占全市少数民族总数的21.55%;壮族960人,占全市少数民族总数的13.30%;土家族914人,占全市少数民族总数的12.66%;布依族557人,占全市少数民族总数的7.71%。
  此外还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哈尼族、黎族、佤族、水族、仫佬族、羌族、布朗族、毛南族、仡佬族、塔吉克族、鄂温克族等少数民族共计3233人,占全市少数民族总数的44.78%。
  少数民族人口中,除了畲族是长期居住在本地外,其余都是从外地调入、嫁入或来潮经商务工的人员。

  潮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著名侨乡、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瓷都、中国婚纱晚礼服名城、民族民间艺术之乡。潮州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潮文化”的发祥地。历代以来,潮州一直是粤东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素有“领海名邦”、“海滨邹鲁”的美称,以潮州话、潮剧、潮州工夫茶、潮州音乐、潮州菜、潮绣等为代表的潮州文化影响深远、誉播海外。
  潮州是国内最大的陶瓷生产和出口基地之一,也是国内外最大的婚纱、晚礼服生产和集聚基地。民营经济是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民营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90%以上。
  潮州农业产业化经营成效明显,是广东省知名的“吨粮市”。形成了粮食、水果、茶叶、水产、畜牧、花卉等农业主导产业。海洋水产养殖业发达,网箱养殖面积达1250亩,被誉为“海上牧场”。凤凰单丛茶、岭头白叶茶、潮州蕉柑等名优特农产品享誉海内外。
  经济外向度高。潮州是著名侨乡,现有旅居海外华人华侨华裔230万人,遍布世界五大洲,有李嘉诚、饶宗颐、陈复礼等一批爱国爱乡的知名人士。主要出口产品有陶瓷、服装、机电、食品、鞋类、纺织、玩具等,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合作关系。
  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全市现有文物景点720多处,其中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主要景区、景点有开元寺、广济桥、韩文公祠、宋(明)代古城墙、滨江长廊等。
  城市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近2000公里,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多级公路网络,汕汾高速公路、国道324线穿境而过;广梅汕铁路在潮州境内有2个站场;国家对外独立开放一类口岸潮州港位于柘林湾,是粤东少有的天然深水良港,距台湾高雄仅186海里。潮州市规划控制区面积174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1.38平方公里。

  潮州,是一个古老的名字。
  当半坡村河姆渡在萌发他们的古代文明的时候,潮州的先民也开始聚居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陈桥村贝丘遗址,池湖村贝丘遗址,梅林湖贝丘遗址,石尾山贝丘遗址,海角山贝丘遗址,梨树下神山山岗遗址……,这一处处古文化遗址,就像一幅幅斑斑驳驳的历史画卷。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潮州的历史也见诸文字记载。据《三阳志》载:“潮州于禹贡为扬州之域”。饶宗颐《潮州志》说:“潮事最古可证者,当肇于嬴秦之戍揭岭。”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在南方辟建桂林、南海、象、闽中四郡,当时的潮州属南海郡。
  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开南海郡六县,潮州属南海郡揭阳县地。晋安帝义熙九年(公元413年)设立的义安郡,便是潮州的前身。其郡治所在的海阳县,就是今天的潮安县,始建于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
  潮州一名的出现在隋朝初年。隋文帝开皇十年(公元590年)废义安郡,设义安县。翌年,改郡为州制,并以“潮水往复”之故,命州名为“潮”。其后,随着朝代的更迭,潮州一名又几经变化: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改称义安郡,直至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恢复州制,潮州的名字第二次出现。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废州置郡,潮州改称潮阳郡。这一名称沿用了十六年,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诗中所说的:“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陈尧佐《送人登第归潮阳》诗中所说的:“海滨邹鲁是潮阳”,就是沿用这个称呼。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又改郡为州,潮州一名再次起用并从此固定下来。此后,终唐一代,历宋、元、明、清,潮州相沿为郡、州、路、府的治所,成为粤东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潮州的历史从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古揭阳县算起,至今已有二千一百余年,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潮州从一个边陲小镇逐步发展成为“岭海名邦”。198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新中国成立后至1988年底,潮州先后属潮汕专区、粤东行政区、汕头专区、汕头地区及汕头市。1989年1月潮州市改由广东省直辖,1990年1月定为副地级市。1991年底,经国务院批准,潮州市升格为地级市,管辖新设置的湘桥区、枫溪区和潮安县、饶平县。升格后的潮州市总面积为3613.9平方公里,总人口250万,西与揭阳市接壤,南与汕头经济特区相连,东北与福建省交界,东南濒临大海,构成了广东省经济建设的地缘格局“东大门”。
  潮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著名侨乡、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瓷都、中国婚纱晚礼服名城、民族民间艺术之乡。潮州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潮文化”的发祥地。历代以来,潮州一直是粤东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素有“领海名邦”、“海滨邹鲁”的美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