辫子及腰,闲庭信步,看花开花落,聊天地人生;辫子绕脖,奋战沙场,征东南西北,为江山统一。
大抵是众多清朝热血男儿的现实写照。
与其它朝代的热血男儿不一样的是,他们头上的那条乌黑的长辫子,有时候比女子的满头钗饰还抢眼。
清朝男子一律要留辫子,对于秃顶和光头的人有什么影响?
一、“剃发令”有特权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汉人剃发被视为不孝。
清朝初期,为了打击汉人的信仰,消弱汉族人民的反抗意识,清政府颁布了“剃发令”。
以""不从者斩""为手段,强令其统治下的全国各民族改剃满族发型,即头上的头发要被大面积剃掉,只在头顶和后脑勺留一小撮头发扎成辫子。
这个命令限制了修发型的时间,十日的限期内不剃发,或者剃发不合官方标准的,严惩不贷,甚至会被斩首。
特殊情况特殊处理,剃发令允许秃顶推两边,光头不需要留辫,前提是得要听话。
秃顶和光头的人脑袋瓜本来就大面积光亮着,在这一剃头运动中,他们倒也省心不少。特别是光头的,只是无法能达到官方“留两小辫子在头上”的标准而已。
二、中期辫子进化
随着清朝势力的逐渐统一和稳固,剃发规定有所放松,辫子也是由前期的留两撮改留头顶那一撮就可以了。
而且头发留的范围可以大一些,这时候的辫子就比较大,有垂感,比较大方得体,不像前期那般小家子气了。
而对于秃顶的人来说,只需要剃后脑后面那小部分的头发,辫子照样可以编。
而对于光头的人来说,也没什么大影响的,只是省了编辫子的工夫,少了甩辫子的潇洒而已。
三、晚期制度松
到了清朝晚期,剃发越来越宽松了,男子剃掉前半部分头发就可以了,后脑勺后的头发全部编在一起,编起一根长长的大辫子。
可以撸辫沉思,也可以绕辫练武。大辫子也成了清朝男子一道特别的风景线。
随着时间的增长,满汉两族之间的相处越来越和谐,社会上自然也就少了很多事端和摩擦,扎辫子也成为了一种习惯。
至于秃顶和光头是怎么样的,已无关要紧了,只要他们不反清就行。
时代在变更,清朝的辫子风景也渐渐淡出了历史的舞台,成为了史书的记载,成为后人茶余饭后谈论的话题。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秃头或者光头的人可以买假发,假发产业在当时比较火。
他们可以去官府开具证明,对于这种天然秃头或者光头的人,官府会给他们证明,清军不好为难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