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袋培养过程中,常常出现异常现象。下面介绍常见异常现象及其补救措施。
(1)菌丝微黄
常发生在接种后8~15天,有的菌丝呈微黄色,生长速度明显缓慢,有的已停滞不前。可能是菌袋装料过紧,袋内缺氧;或袋温过高不利氧气交换;或袋内水分含量偏大。补救措施:过紧的菌袋采取拍打揉捏,促进氧气交换;袋温过高的采取疏袋散热;水分过多者采取直立码放,沥出多余的水分。
(2)菌丝收缩
常发生在接种后16~22天,出现菌丝收缩,由雪白变成灰白色。究其原因,可能是袋内缺氧或缺水。补救措施:对长满菌袋的采取扩大进气孔,扩散游离氨与表面水分;中度萎缩的可以拍打拉动培养料,促其生长。如果基内缺水,菌丝生长稀疏,分枝较少,色灰不浓密的,可向袋内注水。袋料有酸味,颜色棕红的可打开袋口,挥发异味。
(3)长势失衡
接种后的第23~30天,一般70%的菌袋已布满菌丝,少数菌袋的气生菌丝也已开始封袋,但仍有个别菌袋,生长缓慢,菌丝吃料只有2/3左右。补救措施:将生长较差的菌袋,挑出单独堆叠,增加堆叠高度,保持袋温25℃,促使菌丝恢复生长。
(4)菌皮厚垣
菌皮形成过早或者菌皮过厚的菌袋,对白灵菇产量有很大影响。其原因可能是菌丝满袋后,袋温25~32℃时,气生菌丝穿透填满空隙,洁白浓密菌丝不断生长,形成菌皮,时间越长,菌皮越厚。补救措施:当菌丝长满菌袋1周后,及时将菌袋多余部分薄膜拧紧,再捆紧袋口断氧,控制菌皮过早过厚形成,温度控制25℃以下,光照50勒克斯,夜晚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