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中解释“三姑六婆”为社会上各种市井女性,在古代,“三姑六婆”指的是民间女性的几种职业。
“三姑”,指三种宗教的出家女性。即,佛教的尼姑、道教的道姑、专门给人占卦的卦姑;六婆,则指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
六婆中,牙婆是指专门贩卖人口的人口贩子,专为富贵人家买卖奴婢、妾侍。
媒婆指专为人介绍姻亲的女性,对此我们很熟悉。
师婆是专门画符施咒、请神问命的巫婆。
虔婆是妓院内的鸨母。
药婆是专门卖药的女人。
稳婆则是专门接生的接生婆,如果发现女尸,亦会由稳婆负责验查。
“三教九流”指的是中国三大宗教和先秦九种学术流派。“三教”的说法,据说起于三国时代。吴国的孙权和尚书令阚泽谈话中所提到的三教指儒教、道教、佛教。“九流”,指的是指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除此外民间还有上九流、中九流、下九流之说,但说法不一。
比较通行的是:
上九流:一流——佛祖(释迦牟尼);二流——仙(元始天尊、太上老君、八仙等等);三流——皇帝(真龙天子、封建帝王);四流——官(大小官吏);五流——烧锅(酒厂,封建时代曾是最大厂家);六流——当(当铺);七流——商(商贾);八流——客(庄园主);九流——庄田(农夫)。
中九流:一流——举子(举人);二流——医(医生、郎中、大夫、药房先生);三流——风水(风水先生、阴阳先生);四流——批(批八字、算命先生);五流——丹青(书画);六流——相(相士、看相的);七流——僧(和尚);八流——道(道士);九流——琴棋(古琴和围棋,标志文人)。
下九流:一流——巫(画符念咒招神驱鬼的南方巫师);二流——娼(明娼暗娼歌妓);三流——大神(以跳唱形式治病的神仙附体的神巫);四流——梆(更夫);五流——剃头的(挑担走四方的理发师);六流——吹手(吹鼓手、喇叭匠);七流——戏子(各类演员);八流——叫街(乞丐);九流——卖糖(吹糖人的)。
“三姑”指的是:尼姑、道姑、卦姑;“六婆”指的是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 牙婆就是负责看货论价促成交易成功并从中收取服务费的中介商。稳婆则是助产士。药婆是药剂师。媒婆是婚姻介绍所的工作人员。 请参考《“三姑六婆”之说》 在中国旧小说及生活方式中,“三姑六婆”代表着相当恶劣的形象。这个形象包括七嘴八舌、不务正业、串门子、搬弄是非、媒介淫恶、唯利是图、推销迷信、诱人入彀、愚昧无知、贼头贼脑等等。 对于“三姑六婆”,我们说起来并不陌生,但很少推究它的来源。其实,“三姑六婆”指的是:尼姑、道姑、卦姑、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其中,尼姑、道姑,是一种身份;药婆、稳婆是一种职业。药婆是卖药的,稳婆乃接生婆。牙婆、媒婆同是为人媒介撮合之行为。原来这些人并非都是不良分子,只是由于她们通常不学有术,又深入家庭,与良家妇女接触,加上从前的家庭妇女多半愚昧可欺,所以“三姑六婆”诱谝妇女图己私利时,往往连连得手。久而久之,弊端丛生,“三姑六婆”成了人人厌恶的人物。不但“三姑六婆”本身令人不齿,连稍稍与“三姑六婆”有所接触的妇人,都被视作有玷妇德。晚清大儒郑板桥便曾再三告诫家中妇女,不可与“三姑六婆”之流有任何来往。 “三姑六婆”这个名词,表面上看,已属过去。事实上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