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山东蓬莱人(一说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微山县鲁桥镇)。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
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后又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内犯十余年,保卫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进了蒙汉民族的和平发展,写下了十八卷本《纪效新书》和十四卷本《练兵实纪》等著名兵书,还有《止止堂集》及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呈报朝廷的奏疏和修议。
同时,戚继光又是一位杰出的兵器专家和军事工程家,他改造、发明了各种火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战船、战车,使明军水路装备优于敌人;他富有创造性的在长城上修建空心敌台,进可攻退可守,是极具特色的军事工程。
戚继光,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同时,戚继光又是一位杰出的兵器专家,他发明的武器主要有:
一、戚氏军刀
戚氏军刀是戚继光专门针对倭寇使用的倭刀所改良制造的武器。明朝军队所用的刀在与倭寇交战时,经常被倭寇的倭刀砍断。戚继光吸收倭刀的长处,对中国军刀进行改良,带有明显的日本风格,刀刃弧度加大,刀刃宽度的缩小,刀尖带有一个小小的弧度,刀刃中间起一条镐线,刀背也有一条栋线,刀尖保留和刀身基本相同的厚度,刀背有采用削栋,减轻刀刃整体重量但是不减少刀刃的强度。戚继光在《练兵实纪杂集·军器解》著作里有记载此刀的锻造方法。
二、狼筅
狼筅是戚继光对付倭寇给戚家军所配备的武器之一,粗有二尺,长有一丈五六尺。明朝的军队在与倭寇交战时,因惧怕倭寇的倭刀而张皇失措,戚继光在长而多节的毛竹顶端装上铁枪头,两旁枝刺用火熨烫的有直有勾,再灌入桐油,敷上毒药。战斗时,倭寇长刀虽锋利,却砍不断软枝,竹节层层深,能挡住长枪刺入。狼筅上的枝端茂盛,可以掩护持有者,冲阵时既能自保,又非常具有杀伤力,可谓攻受兼备,被称为“刺倭利器”。
三、虎蹲炮
戚继光给戚家军装备的火炮又称为“虎蹲炮”,因为其射击的样子像猛虎蹲坐的样子,所以得名。明朝军队重视火器的使用,并专门成立了配备火器的部队“神机营”。在与倭寇作战时,戚继光发现鸟铳与佛朗机使用起来缺憾极大,鸟铳虽然精准,但是杀伤力太弱,而佛朗机虽然有杀伤力但非常笨重,不利于扛行。于是戚继光便发明创造了“虎蹲炮”,比鸟铳杀伤力大,比佛朗机轻,便于携带。并大量制造配备。
狼筅,戚家军的独创兵器,是一种在竹子上安装枪头,伪装性极强的武器。它的本质就是一种长矛,但还留有竹子刚砍下后留下的枝叶等等,适合在隐蔽地带埋伏时使用,枪杆极长,通常与盾牌配合使用,从远处杀伤倭寇。 戚氏军刀,一种融合了倭刀与中国传统大刀二者共同优点的兵器,它的刀身比与倭刀极为相似,锻造过程也极为考究,吸取了日本刀精工细作的特点,同时在刀身处也融合了中国传统的弧形缳首和手感更好的握把,便于单手使用(而这正是倭刀的致命缺点,即无法单手护持,防御力差),是一种攻防兼备的利器。 藤牌,用植物藤条编织的盾牌。乍看上去不堪一击,但防御力极强。在明朝援朝战争与清朝的雅克萨之战中,手执藤牌的福建军甚至可以抵御火枪子弹,令日军、俄军束手无策。 以上就是戚家军的独创兵器。加之传统的18般兵器,戚家军有力抵御了倭寇,保卫了国家沿海,维护了朝贡体制的正常运转,明朝的后期海上唯一的有生力量可能就是戚家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