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细节网上得难查到的。 梅州市大埔县坚持“六个强化”扎实开展扶贫开发“双到”工作 2010年,梅州市大埔县102个贫困村创新工作举措,坚持“六个强化”,全县“双到”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目前,全县共落实帮扶资金达1.32亿元,实施集体经济项目73个,户帮扶项目8000多个;全县集体经济超过3万元的贫困村有22个;年人均收入可达到2500元有3282户,占贫困户总数的47%。 一、强化组织领导,层层落实责任。 专门成立了由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落实县职能部门、镇场、帮扶单位和行政村四个层面的工作责任,明确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落实“一对一”帮扶责任。 二、强化规划措施,明确工作目标。 县委、县政府制定了三年的《实施方案》和年度计划,提出了蜜柚、茶叶、油茶、烤烟、良种猪等特色主导农业发展规划和贫困劳动力培训转移等计划目标;同时提出了大力实施交通、水利、危房改造、饮水、洁净乡村等为重点的项目建设。 三、强化基础保障,立足长远脱贫。 一是实施产业扶贫工程。投入1441万元帮扶3881户贫困户新种经济作物和养殖等。如顺兴种养集团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引导扶持贫困户3000多户种植蜜柚2100多亩;广州化工研究设计院注资50万元与村民营企业成立生产涂料的公司,所获收益中的4万元用于142户贫困户脱贫启动资金。二是实施智力扶贫工程。投入资金212万元,开展各种劳动技能培训10493人次,组织劳务输出2283人,扶贫助学803人。三是实施农村安居工程。投入帮扶资金228万元,帮扶贫困户改造危房481户。四是实施基础建设工程。投入6900多万元,修筑村道硬底化169.3公里,兴修陂头40宗、水圳42.6千米,解决农村安全卫生饮用水农户6053户,帮助建设教育文化卫生设施212宗等。五是实施固本强基工程。投入资金2000万元扶持发展村集体经济项目73个。如省建工集团投入100万元入股同仁柚果出口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枫朗水电站,每年为和村稳定增收10万元。六是实施社会保障工程。投入674.75万元帮扶4070人购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帮助纳入低保250户,实现贫困户100%加入农村合作医疗保障。 四、强化协调服务,形成工作合力。 每月由县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负责召集以挂扶镇为单位的驻埔扶贫工作组成员座谈会,每季度由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召集分片驻埔扶贫“双到”工作组成员协调会,每半年由书记或县长召集一次全县驻埔扶贫“双到”工作组全体成员会议,确保各项帮扶措施的落实。 五、强化党建指导,夯实基层基础。 一是注重典型引导。在着力抓好大麻镇小留村5个县级示范点建设的基础上,要求各镇场党委规划并建设好1—2个示范点,每村办好种植、养殖和危房改造示范户2户以上,做到“有得看、有得听、有得学”。二是注重组织建设。每个单位党员至少挂扶1户贫困户,帮助共建村党支部完善“三会一课”、党员联系村务和联系群众以及党务公开等制度。 六、强化督查问责,推动工作落实。 一是建立一月一汇报制度,各镇场每月向县委汇报“双到”工作情况。二是建立一月一督查制度,出台百分制量化督查办法,每月对各镇场进行综合排名,对做得较好的镇场在县委常委扩大会上介绍经验,做得较差的镇场书记在会上作表态发言。三是建立问责制度,出台了扶贫“双到”工作问责制度,对工作不落实、考核不达标的,分别对县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及相关干部进行问责。 报: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领导, 国务院扶贫办,省委办公厅、省人大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 送: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省直各单位;有关企事业单位;各市、县委书记,市、县长,党委、政府办公厅(室);各市、县扶贫办;各有关新闻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