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怕是曲解了和亲的目的,但凡采用和亲的方式,就意味着试图维持现状,不做改变,想统一就不会和亲,周天子鉴于灭商的经验认为,在伐商时,四海诸侯大多数都和商朝无血缘关系,在战争中都在看热闹,没人帮商抵抗,于是周天子采用分封制,大量分封兄弟子侄和功臣之后,妄图编织一张防护网,拱卫帝都,可却忘记了血缘关系随着代代更替会稀释到无的,西周时期,周天子有能力驾驭诸侯,各诸侯仅只有少量摩擦,到了西周春秋时代,周天子威望还在,但控制能力以名存实亡,诸侯开始相互攻击,可至少还打着周天子旗号,灭人不灭国,打掉一个诸侯国后,仅仅是搜刮一些钱财,扶持一个亲己的新诸侯,吃掉几个边界城市,还不敢明目张胆的吞并别人,可到了战国时期,周天子连威望都没了,各强国展开军备竞赛,可劲吞并小诸侯国,最终形成了战国七雄的局面,当时谁都没有一打三的能力,于是形成军事平衡,谁偏强,其他就联合制止,再平衡,为了便于联盟,才相互联姻,就是不想被统一,直到秦强大到无法被制止,这才走上统一之路,分封只能导致分裂,想统一必须通过战争,和平是做不到统一的,所以秦又吸收了教训采用了郡县制,当汉朝再次尝试分封同姓诸侯,又再次证明了诸侯的离心力,七国之乱后在经历推恩令,才完成了汉朝的削藩,遏制了诸侯的分裂迹象;
其实烟青光系是可以实现的,但是短暂的姻亲关系又怎么样能维护呢?因为在我们中国古代都有治理野心,也不会因为一个人而不通过战争而来解决问题的,你这个问题一定要想想
他们的嫡亲关系只是互为人质,并不是真正的合作。而且,在关键时刻,都会牺牲人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