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的时候,人们都是坐轿子出行的。坐轿子其实也是有着很多的讲究的,你可以从一个轿子的轿夫数量,看出坐在这一个轿子里面人的身份。在我国古代的时候,官员在出行时一定要乘坐与自己身份相符合的轿子,而在轿子的外形以及台他的轿夫数量上,都有着比较明确的规定。
比如说在汉景帝的时候,就对官员们所使用的马车有着很明确的规定。在这些规定之中,他要求的是不同级别的官员在乘坐轿子的时候,一定要与他的身份相符合,而且所要求的方面可以说是非常的广泛,从马匹的数量以及车帷的颜色上都可以来区分官员的级别。
除此之外从抬轿子的轿夫数量上,也是可以看出官员等级的,比如说只有三品以上的官员才可以乘坐轿子。如果说自己的官阶没有达到这一种程度,但是却乘坐轿子的话,就会受到严厉的处罚。
在抬轿子的轿夫数量上也有着很大的讲究,地位越高的人坐的轿子,轿夫的数量是越多的。而相对来说,官阶比较低的人乘坐的轿子轿夫的数量则是比较少的。在宋朝的时候还有着这样的规定,就是武官是不可以乘坐轿子的,只有文官才可以。
而到东晋的时候,则慢慢的演变成只有大臣以及宰相等等这些地位的人,才可以乘坐轿子。到后来逐渐的发展之中,对乘坐轿子规定也越发的明确。
那些身份越尊贵的人,那么他们轿夫的数量就越多。
古代贵人多做的是八人大轿,皇帝做的是上千人,轿夫越多地位越高。
轿夫的数量不同可以看出主子的家境到底有多好。
古代人特别看重排场,排场越大说明自己面子越大,所以轿夫的数量跟排场是有直接关系的。